德国装甲旅已逼近白俄罗斯边境。该装甲部队进入了波罗的海三国配资官网查询,在立陶宛帕布拉德军事基地驻扎,距白俄罗斯边界仅约15公里。据称,德国的豹2A6重型坦克在短短15分钟内就能越过边界线。与此同时,名为“铁狼2025-2”的北约多国演习正在展开,来自德国、荷兰、挪威、克罗地亚、捷克和比利时的兵力最多可达1.7万人,参演装备包括超过650辆坦克、自行火炮与多管火箭炮等重型武器系统。北约的拳头突击部队已经进入预定作战区域,旨在提升在白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和波罗的海方向的联合作战能力和快速反应水平。
一旦局势激化,北约装甲群有能力从立陶宛方向封锁苏瓦尔基走廊。苏瓦尔基走廊是连接俄罗斯飞地加里宁格勒与白俄罗斯之间的一道狭长陆地通道,同时也是波罗的海三国与其他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唯一陆路通道。谁掌控了这条走廊,谁就能在该地区争取战场主动权:若北约控制走廊,理论上可切断俄罗斯与加里宁格勒的陆路联通,对俄方飞地形成围困威胁;反之,若俄罗斯或白俄罗斯夺取并控制这条通道,则可切断北约与波罗的海国家的陆上联系,从而对波罗的海三国构成更大的军事压力,并扩大对圣彼得堡方向的战略纵深,影响波罗的海海域的出入通道。
展开剩余72%据称,这一局势与普京通过白俄罗斯领导人卢卡申科自2021年起逐步实现的战略意图有关:一旦俄军在白俄罗斯建立常态化军事存在,就能在紧张时刻占据苏瓦尔基走廊的有利位置,实施封锁并保护加里宁格勒这一历史上对俄罗斯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地区。针对这一方向的紧张态势,俄罗斯高层已进行人事调整。普京任命了一位亲信大将进入靠近白俄罗斯的俄军北方集团军群担任副司令。
被任命的是此前负责俄罗斯在叙利亚军事行动的谢尔盖·基塞尔中将,他被正式任命为北方集团军群副司令,协助新上任的北方军事集团司令叶夫根尼·尼基福罗夫上将。基塞尔曾率领俄军在叙利亚取得显著行动成果,后来担任保卫莫斯科的军区要职,并曾担任俄罗斯西部军区精锐——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的司令。回溯到2022年俄乌冲突初期,基塞尔在指挥近卫第1坦克集团军对哈尔科夫方向展开攻势时也曾担任重要角色。如今重新启用他,显然是为应对白俄罗斯—加里宁格勒一带日益紧张的军事态势:俄罗斯需要一位既有海外作战经验又熟悉装甲部队攻防的资深将领,随时在后方为白俄罗斯提供支援。
从俄罗斯角度看,白俄罗斯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它位于俄罗斯与北约、欧盟之间,是通往乌克兰首都基辅北部通道的重要地带,同时掌握苏瓦尔基走廊这一通往加里宁格勒的战略要点。因此,白俄罗斯一旦出现变化,很可能引发区域安全的连锁反应。俄罗斯当前的自信部分源于其判断——西方国家不愿与俄罗斯直接开战。尽管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在经济总量上远超俄罗斯,但在对俄军事直接介入的问题上持谨慎态度;此外,西方向乌克兰提供的武器和弹药在数量和持久性上也难以达到与俄罗斯相抗衡的水平。俄乌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一场消耗战,取决于持久的军事资源供给。
现实的战场情况被描述为对俄方有利:报道中提到俄罗斯在制空权、弹道导弹能力以及炮兵火力上占有优势,使得乌克兰方面处于防御、并在多处承压后退的境地。作为一个全球性大国,俄罗斯也被认为在外交与军事层面拥有来自伊朗、印度、朝鲜等国的不同程度支持,其军工与军事资源基础被认为相对雄厚。乌克兰军情局局长布达诺夫被引述称,俄罗斯的军事规划已考虑到2036年这一远期目标——这表明,俄罗斯的战略野心不仅限于东乌四州,而可能旨在通过长期军事与政治手段扩大在东欧的影响力,恢复更大的地缘政治地位。
(以上为对原文内容的重述与适度扩展,力求保持原意并增加可读性。)
发布于:天津市申宝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